"挽银汉,御青霄,共明月陶醉"说的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2:52:35
"挽银汉,御青霄,共明月陶醉"说的是谁

——读庄子〈〈逍遥游〉〉

  文/冰柰子

  鲲鹏振翅垂天翼

  庄子行文入九霄

  关于《庄子》(包括《逍遥游》)的语言艺术,历来论者颇多。明代屠隆《文论》评论道:“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舞六合,如列缺乘蹻焉,光怪变幻,能使人骨惊神悚,亦天下之奇作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认为,(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闲也。”此二人上承《史记》,与司马迁评价基本一致。

  挽银汉 御青霄 共日月陶醉

  驾鲲鹏 凌紫气 与天地逍遥

  伴庄子 梦蝴蝶 在乾坤辗转

  驾鲲鹏 凌紫气 与天地逍遥

  观沧海 渺碧空 春秋怀里怅今古

  望远帆 问落日 云浪胸中淡得失

  观沧海 渺碧空 春秋怀里怅今古

  斗蛟龙 翻青浪 日月潭中和浮沉

  春风闲月一度

  沧海桑田几时

  庄子蝴蝶尘梦里

  黄泉碧落地天间

  金玉馔 琥珀盏 风月空烂漫(出句:素手)

  莲花台 菩提树 玄禅也枉然

  庄子生活于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他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透视了世间的肮脏沉浊,遂耽溺于美丽而自由的理想境界,醉心于花鸟虫鱼以及“至人”、“神仙”境界。《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背后,蕴含着作者深深的苦闷。虚拟、空幻而美丽的“无何有之乡”与“逍遥游”境界是庄子对那个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不满与绝望的遁逃,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体现实环境中的破空而出。

  庄子主张“绝圣弃知”,崇尚、赞美“无己”之“至人”,“无功”之“神人”,“无名”之“圣人”。但这掩盖不了文中渗透出的对智慧所持的肯定,对生命所抱的热爱。蜩与学鸠讥笑大鹏之时,作者斥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又言:“小